广告
发布时间:2020-02-13 11:21:41
分类:新闻
阅读(863)
作者:e医疗
先说结论: 重金建立的中国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系统,这次起作用了吗?我们认为是起作用了,但是并没有达到我们期待的目标。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消息,截至2月3日24时,国家卫生健康委收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0438例(黑龙江省核减2例),现有重症病例2788例,累计死亡病例425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632例,现有疑似病例23214例。
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我们不由得想到当年SARS之疫后,曾被寄予厚望而重金打造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以下简称“网络直报系统”),看看它是否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卫生防疫信息网络建设始于1999年,国家为各省级疾控集中培养了一支网络信息与安全技术人员队伍,俗称卫生行业信息化的“黄浦一期”,这支队伍中的许多骨干至今仍活跃在卫生信息化与信息安全的最前沿。2003年给国人带来极大创伤和损失的SARS爆发,当年4月5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到刚刚成立一年多的中国疾控中心考察,在发现地方上的非典数据不能及时上报的问题后,她当即对疫情监测工作提出两点要求:第一,国家必须掌握最基层的疫情信息;第二、国家必须掌握个案信息,传染病监测必须要“一竿子插到底”!按照吴仪副总理的要求,中国疾控中心很快组织编制了建设方案,包括系统的设计、实施和预算等。2003年5月底,项目获得了财政部的批准。2003年9月底,资金到位,招标采购、组织研发……各项工作随即展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化建设进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阶段,通过多年建设,构建了以覆盖全国的网络直报系统为核心,涵盖国家疾控核心业务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19年2月25日,在国家卫健委例行发布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透露,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实现对39种法定传染病病例个案信息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实时、在线监测。2020年1月30日上午,中国疾控中心(CDC)原副主任杨功焕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中国在经历2003年SARS疫情之后花重金建立了中国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系统,对各类传染性疾病展开监测,不明原因肺炎更是监测、报告的重点;且一直以来这套系统运行良好,她认为有必要关注、追问这套传染病疫情报告响应机制在此次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运行情况。据她介绍,中国疾控中心有一组人专门监测、每天写分析报告。并且,一旦发现不明肺炎在一个地方超过5例,就自动触发核查机制:由中国疾控中心派人去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病人的访视、采取样本。按我们对疾控网络直报系统的设想,既然“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横向覆盖全国,纵向“到乡镇卫生院的电脑里”,那么只要发现传染性病例、尤其是不明原因肺炎,医院都要直接在这套系统上报告病例,包括中国疾控中心在内的各级疾控部门都能第一时间了解情况。杨功焕强调,这套网络直报系统并不是逐级报告,而是只要医院在网络系统中点击报告了病例,中国疾控中心第一时间就应该收到,“在全国所有的地方,只要下边报告、点了,哪怕是点一例,我们都能在系统上第一时间看到”。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2019 新型冠状病毒态势进展和风险评估报告 》(2020年1月28日)显示:2019 年 12 月 29 日,湖北省和武汉市卫生部门接到当地一家医院报告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4 名患者均为华南海鲜批发市场从业人员;30日,湖北省和武汉市卫生部门启动调查和病例搜索工作;3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中国疾控中心介入调查应对工作,同日,武汉市政府向社会发布疾病爆发信息。从时间点上来看,面对这次新型冠状病毒非感染的肺炎,直报系统实现了对这一公共卫生事件的“实时、在线监测”,并作出了及时反映。不过,面对如此大规模的疫情爆发,我们认为疾控网络直报系统的工作并未“达标”,毕竟经历过SARS后,我们最期待的是能够将疫情扼杀在爆发点之前。前文提到过,直报系统现在可以实现对39种法定传染病病例个案信息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实时、在线监测,那么不在这39种法定传染病之列的突发疫情呢?来自公众号“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一篇文章(点击阅读)分析了国家传染病上报和预警机制在面对新型重大爆发式疫情时所存在隐患:
1.传染病报告卡其实是一种对已知的ICD-10诊断编码的判断结果,对于新型疾病的确认时间周期长。2. 传染病报告卡从发现到上报需要三级人工审批,上报是否成功,人为干扰因素太多。3. 国家传染病预警系统的预警模型本质上是规则模型,只能对已知疾病进行检测和预警。目前我国的传染病预警系统的预警模型并不是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条件模型,而只是基于传染病报告卡的结果规则判断模型。规则判断模型必须是对已知传染病的判断和预警,所以对新型重大传播的传染病基本没有作用。4. 国家传染病上报是逐级审核汇总上报,缺乏透明性,应对突发大规模传染病流行有缺陷。
结合此次疫情爆发后直报系统的作为,不难发现,针对不在已知范围内的新型疫情爆发,直报系统能做的极为有限。好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这一点上反应迅速。按照防控方案的要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全民健康信息化疾控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框架下,组织技术人员以最短时间完成了功能的开发、联调、测试和用户授权等相关工作,于2020年1月24日上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动态监测功能;1月28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中心联合易智瑞公司完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分布系统”(http://2019ncov.chinacdc.cn)开发,并在中国疾控中心门户网站热点区推出,为公众及时了解疫情进展和周边疫情提供帮助。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2020年2月3日召开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强调要加大科研攻关力度,要推动相关数据和病例资料的开放共享,加快病毒溯源、传播力、传播机理等研究,及时完善防控策略和措施。要加强有效药品和疫苗研发,注重科研攻关与临床、防控实践相结合。我们认为,网络直报系统最现实的价值在于日常防控,但其最大的价值应该在于预防,在于预警。我们清楚,路要一步一步走。相比2003年的SARS,此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战役期间,我们能够看到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已经改变了疾控工作收集和采集数据的方式,希望经此2020之役后,信息化能够助力疾控工作更好地发挥预警作用。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