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医疗 e医疗

信息技术
推动医疗改革与创新
广告

深耕不缀,东软助力智慧医院建设走向新高度 ——东软集团智慧医院事业部总经理李东谈智慧医院建设思考与实践

作者:e医疗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趋势,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与此同时,智慧医院也是医院高度信息化和智能化的产物。近十年来,数智化技术为医疗服务卫生体系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变提供了强大支撑,为实现一体化、整合型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应对高效、精准的医疗服务的新挑战提供了关键的技术路径。

智慧医院的建设是长期的,在当前的医院发展阶段和政策导向上看,智慧医院的建设首先是以“临床价值”为导向,推动专科专病治疗向预防、康复纵向延伸的趋势。医院乃至全行业需要在学科发展的全链条上挖掘临床价值,并探索数字化解决方案支撑交叉学科的业务发展。其次,是以“效率医疗”为核心,通过数字化赋能医疗体系综合效率提升的趋势。在数字化工具的驱动下,在服务、质量和运营过程中,从整体医疗卫生效率到防控效率、医院效率、临床效率、学术效率、产业效率、市场效率等综合效率均将得到提升,医疗经济学的考量将更早地融入产业链条中。第三,是以“数据要素”驱动的新生态建设趋势。数字经济时代下,数据要素作为生产力崛起,催化新质生产力发展。当下,医院正致力于新质生产力驱动创新,识别关键数据要素,围绕新的要求和新的需求构建新的产品、服务和运营模式,实现“数据要素”驱动下的新产业生态价值链构建。

同时,在这些大的趋势下,医疗信息化服务模式也更趋向清晰化和深入化,医疗信息化市场进一步向创新服务演变,通过服务、软件工具系统、具体产品夯实医疗数字化内涵,深入医疗本质,推动医疗体系的高质量发展。

微信图片_20240618151851.jpg

东软集团智慧医院事业部总经理李东

东软集团智慧医院事业部总经理李东在接受采访时从智慧医院建设、发展的过程角度,全面阐述了东软在医疗行业的深耕、思考,以及东软在智慧医院建设的实践。李东表示,从业务视野看医疗信息化(核心业务)这几十年来的发展:经过迅速发展的1.0信息时代、2.0集成时代,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信息化来到了3.0时代——平台时代。在这一阶段通过数智赋能,平台化业务架构的思想不断深刻影响着医院信息化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信息价值链条,对上下游进行全景梳理,重构新的业务边界,组合与秩序,识别新的规则与资源,移除歧义重复的旧有范式;与此同时,软件对业务能力的承载和具现,从信息到数据的运行态转化,从烟囱式技术复用到组件化的业务能力复用;以软件为载体,融合业务能力的组件化,支撑医院的横向(规模/集团/院区)与纵深(学科/精益运营)发展,支撑生态化战略;并由此衍生出的隐形信息数据化、隐形数据知识化,如何更好的保留历史IT资产是个不容忽视的话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面对‘人工智能+’和‘数据要素x’等新的市场机遇和发展趋势,东软秉承着‘软件即是业务,软件的成功即是客户的成功’的软件价值观,打造AI赋能的解决方案、数据价值化的解决方案和服务化的解决方案,主动围绕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管理和咨询服务,助力医院客户进行智慧医院的迭代建设。”李东总结道。

架构柔性化——落实从业务问题(BA)到技术支撑(TA)

在过去的医院信息化进程中,存在两个显著的问题:一是对架构需求的把握不完整,导致设计阶段的过度或不足设计,功能虽多但并不精深;二是技术的过度前瞻性,“最新的技术架构不见得是最适合医院的,如何通过架构柔性化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关键的问题。”虽然东软的技术能力和研发、创新实力行业公认,但是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李东给出了东软的“务实态度”。 

在“富”技术时代,医院的业务架构必须被清晰地定义。这意味着,在面对多业务条线、多应用、多数据场景时,需要依据业务架构,在柔性范围内,做出技术选择。“例如,对于医院内微服务划分的粒度,应该充分考虑重点医疗场景的强一致性,无法全部用一致性的方式延时保障;也应该充分考虑医院系统的可维护性,在易运维和易扩容之间选择合理的平衡点。”李东结合现实案例表示:“因此,医院信息系统的架构柔性化,不仅是为了解决现有的业务问题,更是为了适应未来技术的发展,确保系统的可持续性和先进性。”

软件建设的价值需要不断延续

对于医院信息化来说,随着医院信息系统应用的数字化程度越高,结构日益复杂,越来越多样的技术应用到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中,如云原生技术、大数据技术;医院业务系统每时每刻都在产生业务数据,这些海量的数据形成了庞大的待开发的数字资产;越来越精细的管理粒度需要更复杂的算法支撑医院管理;越来越多、越来越智能的交互方式,物联网和移动应用使得医院的物理边界逐渐模糊,同时医院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安全挑战。

李东对此的观点是:“我们需要一个体系模式,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对抗熵增。东软在这一模式下,主张客户价值连续性、产品的服务化。对于客户的智慧医院建设或迭代需求,我们首先是同客户一起进行问题的定义与分析:设定问题的优先级以及权重、分析哪些软件资产是需要保留或哪些需要升级;其次,针对问题和现状设计整体解决方案:从总体策略和方向上进行资源规划、风险管理、可持续性发展规划、建设时间规划等,通过技术手段、流程优化、人员能力培养等保障实施步骤和实施方法的规范;再次,在实施前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任务分配等,在实施过程中收集数据和信息,对实施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对比预期目标,评估实施效果。形成一套完整的、基于结果的客户价值交付体系,包括IT战略规划、信息系统建设路径规划、产品交付保障体系、质量保障体系、运维保障体系。”

“学科建设、学术影响力、医院影响力,以及科研、教学等相互促进是需要形成生态链并共同实现价值的,尤其医工结合,医疗技术的驱动等才能驱动医学的进步,工程和艺术的结合等各个方面……医院有非常多生态的需求并以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李东在分析了医院现阶段的发展特点是“临床能力建设”时表示:“信息系统的承载能力是医院评估系统的重要标准之一。软件系统从功能实现到数智重构,也就是所有数据走过的‘痕迹’形成了数据能力,这将是未来的趋势之一。同时,能力的数据化也是一个维度。第三个是协同的智能化,这和技术有关,特别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也就是说在人、设备、信息系统之间,能不能构造一个充分的‘物联万物+数联万物’的新范畴,并产生前所未有的数据价值。” 

多维度赋能智慧医院建设,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

在助力客户智慧医院建设,成就客户卓越管理方面,我们认为深刻的业务理解、高水平的人才团队、优秀的产品能力、专业的实施交付能力的四个方面是支持客户的成功的关键要素。

在对业务的理解方面,作为国内医疗行业信息化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近30年的专业积累,铸就了东软更懂业务的内在基因。东软充分了解医疗行业的特点和需求,紧跟医疗行业的发展趋势,把握智慧医院建设的要求,与客户的实际管理需求相结合,不断更新技术和服务,本着“洞察业务本质、服务实际需求、引领发展目标”的信息化建设理念,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助力客户高质量发展。

在人才的培养方面,东软从行业认知到人才储备,从产品研发到用户实践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东软注重培养具备医疗行业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人才,注重建立高效的团队协作机制,时刻保持与医疗行业的沟通和学习,不断提升团队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培养出医院、行业所需要的具备实践创新能力的、素质全面的优秀人才,为医院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产品的能力方面,随着电子病历应用水平评级的深入,对于病历规范性、专科病历、医疗过程闭环、互联互通、病历质控、智能辅助诊治等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涉及到电子病历产品自身功能和性能的先进性、医疗数据集成、系统集成等方面,而且涉及到数据治理与数据分析,所以电子病历产品的复杂度将提升,产品的优劣性差别正在出现分化。东软基于医疗服务全场景产品体系的规划布局,可以为医院提供全面的智慧化解决方案。同时,东软的产品根植先进的管理理念,不断优化用户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以确保产品与管理理念的结合达到最佳效果,全方位帮助医院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在实施交付的能力上,东软建立了专业的评级交付组织体系,长期沉淀了大量的知识储备,对标准的解读、系统建设的规划,项目管理、应用推广都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项目管理团队也建立了非常完善的智慧医院项目管理模型,这个模型作为实施过程中每个方面的蓝图,确保了评级项目、智慧医院项目建设的无缝的执行和交付。同时,智慧医院项目管理团队具备优秀的项目管理能力、良好沟通协调能力,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多年来与客户建立了优质的客户关系,现场技术人员稳定,具有业务需求快速响应和现场解决问题快的优势,为客户提供持续稳定的服务保障,项目能够高效、顺利地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e医疗 » 深耕不缀,东软助力智慧医院建设走向新高度 ——东软集团智慧医院事业部总经理李东谈智慧医院建设思考与实践
分享到:
广告